面包营销推广方案

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5-08-07 12:30:10

  机构数据显示,今年前4月,仅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已经突破1100亿元,占全国土地总成交额的7成,同比上升280%;同时二线城市的成交楼面均价同比暴涨180%。调查发现,一些“地王”的楼面价已超过区域房价,不少房企不惜透支全年利润甚至负债累累疯狂抢地,高杠杆、高负债拿地存在隐患。

  3月25日“沪九条”出台后的上海首场土地拍卖会,一口气拍出三个区域“地王”。这场拍卖会总成交金额近80亿元、溢价率均超过100%。其中,上海远郊的泗泾拍出“双子地王”,每平方米近4万元的楼面价,几乎是半年前该区域地价的2倍。

  不过,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很快超过一线城市。今年前4月,南京成交的15幅含住宅地块中,就拍出了7块区域“地王”,至于地价更是屡屡突破新高。如南京3月份一块“地王”的楼面价高达4.5万元/平方米,比5年前大涨8.5倍,增幅超过一线城市。

  4月上旬,苏州拍卖的13幅地块创下平均高达200%溢价率,刷新了3个区的“地王”纪录;合肥4月底出让6宗地块,单日揽金超过110亿元,最高楼面价溢价率292.11%;厦门总价和单价双料“地王”也在4月底产生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几乎所有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都出现“面粉比面包还贵”的现象,即成交地块楼面价高于周边在售的商品房价格。事实上楼市的高温已经开始向下传导,在一线城市门槛渐高以及“沪九条”“深六条”等政策的压力之下,资金出现溢出效应,开发商开始争先布局热点二线城市,同时也在加剧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。

  那么为什么这些开发商如此疯狂的,不惜成本的开始布局二线城市?

  开发商不缺钱,缺项目。以前开发商高度依赖银行的开发贷款,如今融资工具更加多元化,甚至有很多机构主动找上门要求提供贷款,且贷款利率极低。

  房地产成资金“避风港”。酷伯金融调查发现,近几年,一些二线城市低端制造业外迁,大量产业资本出于保值增值的目的涌入楼市,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财富避风港。“实体产业下滑和房地产上涨之间的反差特别大。”

  开发商互相坐庄解套。酷伯金融认为,开发商轮流坐庄、通过制造新“地王”解套旧“地王”也是造成地价节节上涨的重要原因。上海泗泾地王诞生后,最亢奋的莫过于在周边有在售项目的开发商。厦门国贸、龙湖、金地等房企纷纷以“地王”为噱头促销提价。

  除开发商相互“抬轿”外,开发商偶尔也“自己坐庄”。去年,华润华发联合体、阳光城集团均在上海先后两次刷新自己创造的区域“地王”纪录。

  事实上,在同一区域接连拿地、刷新楼面价纪录是房企降低拿地风险的“好办法”。土地本身的增值及房价的上涨均为‘地王’后面几批房源的入市销售盈利奠定了基础。一位开发商表示,“只有拿不到的地,没有解不了的套”。

  那么开发商拿地的钱从哪来?

  疯狂拿地背后既有资本市场输血的“功劳”,也有低成本投资资金的帮助。刚刚在北京昌平豪掷62亿元拿地的招商蛇口,去年吸收合并招商地产上市,募集资金118亿元,基本上全部投入公司的房地产项目;旭辉财报显示,2016年1月,该公司完成境内私募债发行人民币20亿元,利率不足5%;泰禾集团去年以57亿元连夺深圳两宗地块,刷新当年全国单价“地王”纪录,财报显示,其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79.85%。

  在房地产企业利用金融市场不断加杠杆拿地的背后,是整个行业负债的攀升。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,2015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上行,均值达到75.4%,较2014年上升1.5个百分点。

  土地市场“疯狂盛宴”背后,是房地产开发商加杠杆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互相支撑。

  一些地方政府提高基准地价,有的涨幅超过一倍,这说明其并未摆脱土地财政依赖,依然坐享土地增值收益。而目前不少地方债务都依赖卖地收入来偿还,而土地也大多抵押给银行。一旦土地市场遇冷,政府卖地收入将大幅下降,土地抵押的债务将出现坏账风险。

  同时‘地王’集中出现,将加剧地方的土地依赖症,放大财政风险。

标签:面包营销方案

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,不对其内容负责。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,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。